开元

资讯站分类 > 行业时讯

长兴年节之贡茶篇

更新时间:2018/2/2 10:29:27

公元764年春,清明节前几天,湖州府长兴顾渚山下,来了一位不速之客,只见他一身缁衣,背有行囊,身形瘦削,风尘仆仆,但是他的目光却灼热欣喜,紧紧盯着山间一丛丛半人高的绿色植株,然后扫视着周遭起伏的山峦缓坡,青竹茂林,发自内心地赞叹着:“此地绝佳”。

当年秋,这位客官便在顾渚山下,虎头岩旁结庐为舍,开始田间地头地忙碌,越冬,园地初具规模。次年春,园间新绿一如青春的模样,眉目清俊的外来者,终日在园子里忙碌。谷雨时分,他雇请了一批曼妙的女子,选晴天,举行了开采仪式,采摘嫩嫩的绿芽,然后又请了一批粗壮的男子,在工地上砌炉灶,置锅具,引金沙泉水忙着将叶芽加工成饼状,再储存或者运输。其间工序有八道之多:采,涤,蒸,捣,拍,焙,穿,封。


此后几年,这种植物种植的范围日益扩大,春日的制作工艺日益精湛,连远在千里之外的朝廷也闻之而动,品尝后,赞赏有加,还特意成立官方机构,开始大规模的生产加工,成为皇家贡品。

而这位客官已经安居此地多年,又一年春尽夏初时,诸事忙妥,他开始在居所内挥毫泼墨慢慢撰文著述,成就一代宗师,开创一脉文化先河。

他就是唐代茶圣陆羽,在此小心呵护栽培的就是贡茶紫笋,著书立说的是千古名篇《茶经》。

顾渚因被誉为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陆羽在此作有《顾渚山记》,表达对此地的深情厚意。

顾渚延莫干山之余脉,太湖之冲合,至此峰回路转,柳暗花明,风水极佳,相传春秋战国时期,吴王夫差,君临此地,顾其渚而忘返,顾渚由此得名。

顾渚气候温和,山间常年云雾缭绕,山上乌沙土,肥厚松软,所产紫笋茶秉承天地雨露精华,品质优异,用山泉煎泡后,色做紫色,形如笋状。陆羽在《茶经》中写道:“紫者上,笋者上,野者上”。道尽紫笋上品样貌,亦是紫笋贡茶名称由来。


紫笋茶芽色青中带紫,芽形如笋似梭,叶肥壮成朵,条索束秀,冲泡后汤做黛碧色,闻之清香扑鼻,饮之舌下生津,回甘无穷,茶性温和,提神醒脑。被列为上贡珍品,贡额逐年增大。

遥想盛唐时,每逢春天茶季,湖州常州两地刺史奉旨入境督造贡茶,盛况空前,北宋《吴兴志》记载:“至贞观十七年(801.....,以东廊三间为贡茶院,两行置茶碓,又焙百余所,工匠千余,引顾渚泉亘其间,烹蒸涤濯皆用之,非此水不能制也。” 成品后,金袱裹茶,银瓶盛水,限定清明前将贡茶送到长安。故有“十日王程路四千,到时须及清明宴”和“牡丹花笑金钿动,传奏吴兴紫笋来”等诗句。


仅在会昌年间(公元843年),顾渚进贡紫笋茶数量近二万余斤,朝廷将贡额勒石立碑,定名为“顾渚焙贡”,盛名一时无两。

自盛唐到明末,顾渚紫笋连续进贡八百多年,成为中国贡茶之最。到而今,2006年度中国国际茶艺博览会紫笋再次夺魁荣获金奖,盛名不减当年

俗话说好茶,器为父水为母,陪伴紫笋清茶的还有紫砂壶和金沙泉,成为“品茗三绝”享誉古今中外,亦是这片土地对人类的厚爱和馈赠。

岁月悠悠如白驹过隙,千年后,顾渚山下依旧郁郁葱葱,竹林如盖,风起潇湘,金沙泉水静静流淌,不舍昼夜。

是谁伫立在大唐贡茶院的故址之上,发思古之幽情,将茶道的历史一一追本溯源?

 

登陆羽高阁,步过摩崖石刻的长廊,在吉祥寺的屋檐下,细细品味禅茶一味,说的是早在东晋时期,茶道与佛道就已经交相辉映了,而唐代佛门的“吃茶去”这段公案更是被奉为中国禅茶文化的经典之作。禅茶意境:正...雅,大道一统,清音至简,主旨思想和精神追求如此契合交融,妙哉。

佛为众生,茶蕴万象,佛度世人,茶净苍生,一佛一茶,如水光山影,相得益彰。

而人生,苦难如斯,何时修得淡泊从容谦和文雅,在山水间明心见性,幸福安康?

人到中年,由不得思来处,念归程,何处可顿悟可皈依?

茫然不可得,流连顾渚山下,贡茶院内,品着唐时至今古法炮制的紫笋茶,在清越的梵音中躲避喧嚣的都市感受片刻的安宁吧,阿门!


加拿大育空
测试广告位

关注微信

关注微博


奉贤海湾旅游区

copyright © 2014 版权所有归上海酷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

沪ICP备14050400号-1